大众养生网

赤茯苓与白茯苓的药效对比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赤茯苓和白茯苓均来源于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两者在药效上存在一定差异。白茯苓以健脾宁心、利水渗湿为主,赤茯苓则长于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具体应用需遵医嘱。

1、健脾宁心

白茯苓归心、脾经,其性平和,能补中益气,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食少倦怠。对于心脾两虚导致的心悸、失眠,白茯苓可配伍其他安神药物协同调理。

2、利水渗湿

白茯苓通过增强膀胱气化功能促进水液代谢,常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其利尿作用温和,适合脾虚湿盛型水肿患者长期调理。

3、清热利湿

赤茯苓色赤入血分,具有清利湿热功效,适用于湿热蕴结引起的小便短赤、尿道灼热等症状。夏季暑湿较盛时使用效果更佳。

4、通利小便

赤茯苓侧重疏通下焦湿热,对湿热阻滞导致的淋证、小便涩痛有较好改善作用。其利尿作用较白茯苓更强,但不宜久服。

5、安神助眠

白茯苓含有多糖成分能调节中枢神经,改善睡眠质量。常与酸枣仁、远志配伍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需持续调理方可见效。

选择药材时应根据体质和证型决定,脾虚湿重者宜选白茯苓,湿热内蕴者适用赤茯苓。两者均可煎服或入丸散,但阴虚津亏者慎用。建议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合理配伍使用,避免自行盲目用药影响疗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