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伤通常会引起疼痛、肿胀、瘀斑、活动受限以及局部压痛等常见症状。其发生与外力导致的软组织损伤及血管破裂有关,具体表现因损伤程度而异。
1、疼痛
挫伤后局部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可引发持续性钝痛或刺痛,尤其在按压或活动时加剧。疼痛程度与损伤范围和组织损伤的严重性相关,可能伴随周围肌肉的保护性痉挛。
2、肿胀
外力冲击导致毛细血管破裂,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和炎性渗出液积聚在皮下组织间隙。通常在损伤后数小时内逐渐加重,严重者可能形成局部血肿,触诊时有波动感。
3、瘀斑
红细胞从破损血管溢出至皮下,形成青紫色或暗红色斑块,一般需3-5天逐渐吸收。随着血红蛋白分解,皮肤颜色会从紫红转为黄绿色,最终完全消退。
4、活动受限
多见于关节周围挫伤,由于疼痛反射和肿胀压迫,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减少。例如膝关节挫伤可能影响屈伸功能,上肢挫伤可能限制抓握动作,但通常无骨骼结构性损伤。
5、局部压痛
损伤区域存在明显触痛,按压时疼痛向周围放射。压痛范围可帮助判断损伤范围,但需注意与骨折或韧带撕裂进行鉴别,后者可能伴随异常活动或骨擦感。
发生挫伤后48小时内建议进行局部冷敷以减少渗出,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若出现持续肿胀加重、皮肤温度升高或感觉异常,需及时就医排除骨折或神经损伤。日常活动中应注意防护,避免同一部位反复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