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患者出现发热是较为常见的症状,通常与炎症反应或感染有关。但若体温过高或伴随寒战等表现,可能提示病情加重,需及时就医处理。
胆囊炎发作时,胆囊组织发生急性或慢性炎症,局部会释放炎症因子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这种情况下的发热多为低热或中等程度,体温一般不超过39℃,属于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若合并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病原体侵入,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可引发更明显的发热,此时体温可能超过39℃,甚至伴随寒战、恶心等症状。
当胆囊炎发展为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穿孔或合并胆管炎时,由于感染扩散和毒素吸收,可能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模糊等全身中毒症状。这类情况属于危急重症,需立即进行血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并考虑静脉抗生素治疗或急诊手术。
胆囊炎患者出现发热时应注意卧床休息,避免进食油腻食物。建议每小时监测体温变化,若体温超过38.5℃可进行物理降温,但不宜自行服用退热药掩盖病情。特别是出现右上腹剧烈疼痛、皮肤黄染或寒战高热时,应及时到肝胆外科就诊,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评估感染程度,必要时需住院进行抗感染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