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蛋白血症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血液生化检查、尿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具体检查项目需根据患者症状和医生判断选择。
1、血液生化检查
通过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这是诊断低蛋白血症最直接的依据。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范围为60-80g/L,白蛋白为35-55g/L。若白蛋白低于30g/L可明确诊断,同时需结合球蛋白水平分析是否存在其他异常。
2、尿常规检查
主要用于排查蛋白尿引起的低蛋白血症。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可评估肾脏漏出蛋白的程度,若尿蛋白超过3.5g/24h提示肾病综合征可能。尿蛋白电泳还能区分选择性或非选择性蛋白尿类型。
3、肝功能检查
包含转氨酶、胆红素、凝血功能等指标,通过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指标评估肝脏合成能力。若出现白蛋白降低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提示肝脏蛋白合成功能障碍。
4、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脏形态结构,排查肝硬化、脂肪肝等器质性病变;CT或MRI有助于发现肿瘤、慢性炎症等消耗性疾病。对于疑似肠道蛋白丢失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放射性核素标记白蛋白扫描。
建议出现水肿、乏力等疑似症状时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诊断过程中需注意排除营养不良、慢性感染等继发因素,部分患者可能需进行肝活检或肠镜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