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颌是一种常见的牙齿畸形,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骨骼发育异常以及牙齿排列问题等原因导致。若存在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1、遗传因素
反颌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或直系亲属存在反颌,子女的患病风险会增加。此类患者通常表现为下颌骨发育过度或上颌骨发育不足,导致上下牙列咬合异常。对于遗传性反颌,早期可通过功能性矫治器干预,成年后可能需要正畸联合正颌手术治疗。
2、不良口腔习惯
长期吮指、咬上唇、伸舌吞咽等习惯会导致下颌前突。这些异常行为产生的持续压力可能改变牙槽骨生长方向,特别是3-6岁乳牙期的儿童,持续不良习惯超过6个月就可能引发错颌畸形。临床上常采用破除不良习惯矫治器配合肌功能训练进行矫正。
3、骨骼发育异常
上颌骨发育不足或下颌骨过度生长是重要诱因。这种情况多与胚胎期颌骨发育异常、外伤、佝偻病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凹面型面容。对于轻度骨性畸形可采用掩饰性正畸治疗,严重者需在成年后接受正颌外科手术。
4、牙齿排列问题
乳牙早失、多生牙或恒牙萌出异常可能导致牙性反颌。例如乳磨牙早失会使后牙前移占据间隙,迫使下颌前伸形成假性反颌。此类情况需及时进行间隙保持或序列拔牙治疗,引导恒牙正常萌出。
建议发现反颌症状后及时到正规口腔医院就诊,通过X线头影测量、模型分析等检查明确病因。12岁前是矫治黄金期,可优先选择活动矫治器或功能矫治器干预。成年患者需根据畸形程度选择正畸治疗或正颌手术方案,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佩戴矫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