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以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脏超声等检查手段来明确。对于疑似房颤的患者,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检查方式以确诊。
1、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房颤最直接的方法,能够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波形。房颤在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小f波,同时RR间期绝对不等。该检查操作简便,可在短时间内明确是否存在房颤。
2、动态心电图监测
对于阵发性房颤或症状不典型的患者,需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通过持续记录日常活动中的心电变化,可捕捉到阵发性房颤发作时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提高诊断准确率。
3、血液检查
包括甲状腺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等检测。甲状腺功能亢进、低钾血症等代谢异常可能诱发房颤,通过血液检查可排除继发性因素,例如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有助于判断甲状腺相关病因。
4、心脏超声检查
经胸或经食道超声能评估心脏结构,检测心房大小、心室功能以及是否存在瓣膜病变。对于疑似存在心房血栓的患者,经食道超声可清晰显示左心耳结构,为抗凝治疗提供依据。
5、事件记录仪
针对发作频率较低且难以捕捉的患者,可佩戴事件记录仪数周。当出现心悸、头晕等症状时主动触发记录,有助于捕获发作时的心电信号,适用于诊断隐匿性房颤。
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医生会根据病史和初步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诊断方案。确诊房颤后还需进行卒中风险评估,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规范治疗。日常应注意监测心率变化,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