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放线菌病主要通过哪些途径感染?

史宇飞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放线菌病主要通过黏膜破损、邻近组织扩散以及误吸等途径感染。该病多由放线菌属细菌引起,常见感染途径包括口腔途径、消化道途径、生殖道途径、呼吸道吸入和皮肤外伤等,需及时明确病因后治疗。

1、口腔途径

口腔中的放线菌可能通过龋齿、拔牙创面或口腔黏膜破损处侵入深层组织。当存在未治疗的龋齿、牙周脓肿或进行牙科操作时,细菌可突破黏膜屏障感染颌面部,形成特征性的"硫磺样颗粒",此类感染约占临床病例的50%。

2、消化道途径

肠道穿孔、阑尾炎术后或腹部外伤时,消化道内的放线菌可能侵入腹腔引发腹部型感染。这类感染多伴随肠道黏膜完整性破坏,可能形成跨器官的窦道,需要与腹腔结核等疾病鉴别诊断。

3、生殖道途径

女性生殖系统感染常与宫内节育器长期放置相关,细菌可经阴道黏膜上行感染盆腔。这种感染可能表现为慢性盆腔炎症状,通过病理检查可见典型菌落结构,需联合影像学检查确诊。

出现不明原因的慢性化脓性病变或硬结性肿块时,建议尽早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测。医生会根据感染部位选择脓液培养、病理活检或影像学检查,确诊后通常采用青霉素类药物进行长期规范治疗,同时处理原发病灶。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