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是否会遗传给下一代不能一概而论,其发生通常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父母存在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时,子女的患病风险可能增加,但具体是否发病还受后天用眼习惯等因素影响。
1、遗传因素
近视尤其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研究显示,若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子女近视的概率可能显著增加。部分近视与特定基因变异有关,这些基因可能影响眼轴发育或巩膜结构,从而增加近视易感性。
2、环境因素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不足、不良照明条件等后天环境因素是近视发展的重要诱因。即使存在遗传风险,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仍可有效延缓近视进展。例如每日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有助于调节眼压,减少睫状肌痉挛。
3、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
多数近视属于多基因遗传病,遗传因素奠定易感基础,而环境因素起触发作用。在眼轴快速发育的学龄期,持续近距离用眼会加速近视发展,这种情况在遗传易感人群中表现更为明显。
建议家长关注儿童的用眼卫生,定期进行视力筛查,特别是家族中有高度近视病史者。对于已出现近视的儿童,可通过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等方式控制进展。即使父母存在近视,通过科学的防控措施仍可有效降低子女的重度近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