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黄疸与肝胆病有何关联

朱湘南 普外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三甲

黄疸与肝胆疾病存在密切关联,常见原因包括胆红素代谢障碍、肝胆结构异常以及肝胆功能受损等。黄疸表现为皮肤、黏膜黄染,通常是肝胆系统异常的外在表现之一。

1、胆红素代谢障碍

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后的产物,需经肝脏摄取、转化后排出。当肝细胞受损时,其摄取和转化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蓄积。例如肝炎患者的肝细胞炎症会直接影响胆红素处理能力,引发黄疸。

2、肝胆结构异常

胆道系统(如胆管、胆囊)的梗阻或结构破坏会阻碍胆红素排泄。胆结石、胆管肿瘤或胆管狭窄时,胆汁无法正常流入肠道,导致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此类黄疸常伴随皮肤瘙痒、陶土色粪便等特征性表现。

3、肝胆功能受损

肝硬化、肝癌等疾病会导致肝脏合成蛋白、解毒等功能减退,同时影响胆红素代谢。肝细胞广泛坏死时,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及排泄全面受阻,血液中结合与未结合胆红素均可能升高,引发混合型黄疸。

日常应注意避免饮酒、高脂饮食等可能损伤肝胆的因素。若出现黄疸,需及时就医完善肝功能、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进行抗病毒、保肝或手术等针对性治疗。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