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肝吸虫病会导致黄疸吗?

史宇飞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肝吸虫病一般会导致黄疸,尤其在感染严重或长期未治疗的情况下。该病由华支睾吸虫寄生肝胆管引发炎症反应,可能造成胆管阻塞或肝功能损伤,进而引发黄疸症状。

1、胆管阻塞

华支睾吸虫成虫常寄生于肝内中小胆管,其代谢产物及虫体本身会刺激胆管壁,导致胆管上皮增生、纤维化。当虫体数量较多或合并结石时,可能造成胆管机械性梗阻,使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形成黄疸。患者可能同时出现皮肤瘙痒、陶土样便等胆汁淤积体征。

2、肝功能损伤

长期反复感染可引发慢性胆管炎,炎症持续进展可能导致肝细胞坏死。肝脏代谢胆红素能力下降后,未结合胆红素无法有效转化为结合胆红素,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引发肝细胞性黄疸,常伴有转氨酶升高、凝血功能异常等表现。

3、继发细菌感染

虫体阻塞胆管后易诱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细菌毒素加重胆管黏膜损伤,加剧胆红素代谢障碍。此时黄疸可能突然加重,伴随寒战高热、右上腹剧痛等感染中毒症状,需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出现黄疸症状需立即到感染科或消化科就诊,通过粪便虫卵检查、血清学检测或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治疗以吡喹酮驱虫为主,辅以护肝利胆药物,合并胆道梗阻时可能需内镜或手术干预。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淡水鱼虾,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