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镉暴露如何导致肾脏损伤?

徐信群 普内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镉暴露导致肾脏损伤的机制主要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钙稳态紊乱以及肾小球损伤等因素有关。长期接触镉可引起肾小管和肾小球功能异常,严重时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

1、氧化应激

镉进入体内后,可消耗谷胱甘肽等抗氧化物质,导致活性氧(ROS)大量积累。过量的自由基会攻击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脂质、蛋白质和DNA,破坏细胞结构,引发线粒体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细胞损伤或死亡。

2、炎症反应

镉能激活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促使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促炎因子释放。这些炎症介质会加剧肾间质纤维化,导致肾小管萎缩和间质单核细胞浸润,进一步损害肾脏滤过功能。

3、细胞凋亡

镉通过上调Bax蛋白、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激活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家族,启动线粒体依赖性凋亡途径。同时,镉还能激活死亡受体途径,双重作用加速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4、钙稳态紊乱

镉与钙离子竞争结合钙调蛋白,干扰细胞内钙信号传导。异常的钙波动会激活钙依赖性蛋白酶,破坏细胞骨架,导致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异常,表现为尿液中低分子量蛋白(如β2-微球蛋白)排泄增加。

5、肾小球损伤

镉蓄积在肾小球基底膜,通过金属蛋白酶激活破坏Ⅳ型胶原结构,改变滤过膜电荷屏障。这会导致蛋白质漏出增加,临床表现为蛋白尿,长期可进展为肾小球硬化。

减少镉暴露需避免接触含镉工业品、污染水源及烟草烟雾。从事相关职业者应定期监测尿镉和肾功能指标,出现尿蛋白异常或肾小管功能损伤时需及时就医,通过螯合剂治疗、抗氧化剂干预等手段控制病情进展。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