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周炎一般不需要拔牙治疗,通常首选根管治疗等保守方法保留患牙。但若牙齿严重缺损、根管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无法保留的情况,则可能需要拔牙。具体治疗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患牙的保留价值及病情进展评估后决定。
1、根管治疗
根尖周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根管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通过清除感染的牙髓组织,消毒根管并严密充填,可有效消除炎症,保留牙齿功能。约80%-90%的病例通过规范治疗可恢复健康,无需拔牙。
2、牙齿严重缺损
当患牙因龋坏、折裂导致牙体缺损超过2/3,或牙根纵裂达根尖1/3时,牙齿无法承受修复体咬合力。此类情况常需拔除患牙,后期通过种植或桥体修复恢复咀嚼功能。
3、治疗失败病例
若根管治疗后出现持续瘘管、根尖囊肿直径超过5mm或发生根尖外吸收,经根尖手术后仍无法控制感染时,需考虑拔牙。此类情况约占根管治疗失败病例的5%-10%。
出现根尖周炎应及时到口腔科就诊,拍摄根尖片评估牙根状况。治疗期间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保持口腔卫生。需拔牙者应在炎症控制后1-2周进行手术,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定期口腔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处理牙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