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病史评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综合分析。以下为具体诊断方法:
1、病史评估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饮食结构(如维生素D和钙摄入是否充足)、日晒时间以及既往疾病史(如肝肾功能异常或消化系统疾病)。早产儿、低体重儿或存在长期母乳喂养未补充维生素D的儿童属于高风险人群。
2、体格检查
通过观察骨骼畸形特征进行初步判断。典型表现包括方颅、肋骨串珠、鸡胸、O型腿或X型腿等。医生还会检查肌肉力量是否减弱、囟门闭合延迟以及牙齿萌出异常等体征。
3、实验室检测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是重要依据。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于30nmol/L提示维生素D缺乏,同时可能伴随血钙降低、血磷下降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甲状旁腺激素代偿性增高。
4、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手腕、膝关节等部位可显示典型改变,如骨骺端增宽呈杯口状、骨小梁结构模糊、骨骺线不规则增宽等。这些征象在活动期佝偻病中尤为明显。
需注意,该病需与肾性骨营养不良、低磷抗D佝偻病等遗传代谢性疾病进行鉴别。若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多汗、夜惊、骨骼变形等症状,建议及时到儿科或内分泌科就诊。诊断过程中需严格遵循临床路径,避免仅凭单一指标确诊,所有检查均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