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骼主要由髋骨、骶骨和尾骨三部分组成,这些结构共同构成骨盆的骨性框架,起到支撑躯干、保护内脏以及连接下肢的重要作用。
1、髋骨
髋骨是骨盆两侧的对称骨块,由髂骨、坐骨和耻骨在成年后融合而成。髂骨位于上方,形成骨盆的宽大部分,其外侧的凹陷与股骨头构成髋关节;坐骨位于后下方,坐骨结节是人体坐姿时的主要承重部位;耻骨位于前侧,两侧耻骨通过耻骨联合连接,参与构成骨盆前壁。
2、骶骨
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形成,呈倒三角形,位于腰椎下方。其两侧与髋骨通过骶髂关节紧密连接,构成骨盆后壁。骶骨中央的骶管容纳脊髓神经,骶孔则为神经分支提供通道,具有传递神经信号的功能。
3、尾骨
尾骨位于骶骨下方,由3-4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是脊柱的末端结构。它参与盆底肌群的附着,对维持直肠、膀胱等盆腔器官的位置有辅助作用,并在坐姿时帮助分散压力。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剧烈撞击或跌倒等可能损伤骨盆的行为,尤其是老年人需预防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若出现骨盆区域疼痛、活动受限或外伤后肿胀,建议及时就医检查,通过X线或CT明确骨骼情况,并按医嘱进行治疗和康复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