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的症状主要包括局部疼痛、红肿、发热、功能障碍以及全身性症状。具体表现可能因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有所不同,需结合临床检查明确诊断。
1、局部疼痛
骨髓炎患者常出现病变部位的持续性疼痛,疼痛可能在活动或受压时加重。例如下肢骨髓炎在行走时疼痛明显,夜间休息时也可能因炎症刺激出现钝痛或搏动性疼痛,严重者甚至影响睡眠。
2、红肿
感染部位皮肤会出现发红、肿胀,触摸时有明显热感。这是由于炎症反应导致血管扩张、组织液渗出所致,若形成脓肿可能出现局部皮肤紧绷、透亮等表现,部分患者可见窦道形成并伴有脓液流出。
3、发热
急性骨髓炎常伴随体温升高,可达38-40℃。发热多呈弛张热型,尤其在夜间体温波动明显,儿童可能出现寒战、惊厥等全身性反应,慢性骨髓炎患者可能表现为长期低热。
4、功能障碍
受累骨骼周围关节活动受限,如脊椎骨髓炎可能引发腰部僵直,上肢病变可能导致持物困难。严重感染会造成骨质破坏,出现病理性骨折或肢体畸形,影响正常运动功能。
5、全身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消耗性症状。血液感染时可见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增快等炎症指标异常。
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骨科就诊,通过血常规、X线、CT或MRI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需遵循早期、足疗程的抗感染原则,必要时进行手术清创。日常需注意保护患肢,避免剧烈运动加重骨质损伤,按医嘱规范用药以防止感染扩散或转为慢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