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黄疸导致尿液颜色改变的原因

贺柯庆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黄疸导致尿液颜色改变通常与胆红素排泄异常有关,主要可能因胆红素排泄增加、胆汁淤积或肝胆疾病等引起。胆红素水平升高时,部分会经肾脏排出,使尿液颜色加深至深黄色或茶色。

1、胆红素排泄增加

当血液中结合胆红素浓度超过肾阈值(约34μmol/L)时,其可经肾小球滤过进入尿液。这种情况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如急性肝炎患者肝细胞受损后,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升高,尿液呈现浓茶色特征性改变。

2、胆汁淤积

胆道梗阻(如胆总管结石、胰头癌)或肝内胆汁淤积(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时,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此时肾脏成为主要排泄途径,尿液颜色明显加深,可能伴随陶土样大便,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常显著升高。

3、溶血性疾病

大量红细胞破坏产生的未结合胆红素超过肝脏处理能力时,部分可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常见于溶血性贫血、输血反应等,此时虽然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但仍有少量结合胆红素经肾排出,尿液颜色可呈啤酒色。

出现尿液颜色异常伴黄疸时,建议立即进行肝功能、腹部超声及胆红素分型检测。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方案,如病毒性肝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片、复方甘草酸苷片,胆道梗阻者可能需要熊去氧胆酸胶囊或手术治疗。日常需避免饮酒,保持规律作息,严格遵医嘱用药。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