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炎引起的肌肉疼痛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免疫治疗及中医治疗等方式缓解。具体方法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病因进行选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1、一般治疗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加重肌肉损伤。日常可适当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疼痛部位可进行局部按摩或热敷缓解痉挛。饮食需补充优质蛋白及维生素,促进肌肉修复。
2、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者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若存在感染因素,可选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抗生素。自身免疫性肌炎患者需长期服用醋酸泼尼松片、甲氨蝶呤片等药物控制炎症反应。
3、物理治疗
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物理疗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水肿。恢复期可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渐进式肌肉拉伸训练,如被动关节活动、等长收缩练习等,逐步恢复肌力。
4、免疫治疗
重症患者或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采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部分患者需联合环孢素软胶囊、他克莫司胶囊等免疫抑制剂,抑制异常免疫反应。
5、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属湿热痹阻者可服用四妙丸,气滞血瘀型可用血府逐瘀汤。配合针灸取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或采用中药熏蒸疗法,均可辅助缓解肌肉僵硬疼痛。
建议患者定期复查肌酶谱、肌电图等指标监测病情变化。治疗期间需避免自行增减药量,若出现呼吸困难、吞咽障碍等重症表现,应立即急诊处理。慢性患者需注意防寒保暖,适度锻炼以维持关节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