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肌张力增高与哪些疾病相关?

饶凯华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肌张力增高可能与帕金森病、脑卒中、脊髓损伤以及肝性脑病等疾病相关,需结合具体症状及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若出现肌张力异常升高,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患者由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导致基底节神经环路失衡,常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和肌强直。肌张力增高在被动活动肢体时呈铅管样或齿轮样阻力,可伴有运动迟缓。治疗方面通常需遵医嘱使用左旋多巴片、普拉克索缓释片或恩他卡朋双多巴片等药物调节多巴胺水平。

2、脑卒中

脑卒中后损伤上运动神经元,可能引起中枢性肌张力增高,表现为痉挛性瘫痪,常见于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群。此类患者可能伴随腱反射亢进或病理征阳性。临床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巴氯芬片、替扎尼定片等药物缓解痉挛,并结合康复训练改善运动功能。

3、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后可能破坏脊髓内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功能,导致肌张力反射性增高,表现为下肢痉挛或阵挛。严重时可影响排尿功能或引发疼痛。治疗常采用替扎尼定片、乙哌立松片等肌肉松弛剂,配合物理治疗降低肌张力。

4、肝性脑病

严重肝病导致血氨升高时,可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引发扑翼样震颤及肌张力增高。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或认知功能下降。治疗需针对原发病,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利福昔明片等药物降低血氨浓度,同时限制蛋白质摄入。

若发现肌张力异常升高,建议尽早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头颅MRI或血液生化检测。日常需避免自行使用不明成分的药物或保健品,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循医嘱调整用药方案,定期复查评估病情进展。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