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蜂窝织炎一般不会传染,但具体情况需根据感染原因及个体差异判断。该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多数情况下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但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存在一定风险。
1、细菌感染途径
急性蜂窝织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这些细菌主要通过皮肤破损处侵入真皮层及皮下组织。由于病原体定植在深层组织而非体表,日常接触传播的概率较低。但若健康人群的皮肤存在伤口,直接接触患者脓性分泌物时需注意防护。
2、特殊人群风险
免疫功能低下者、糖尿病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因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且抵抗力较弱,接触致病菌后可能更易继发感染。此类人群需避免与患者的感染创面直接接触,同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3、间接传播可能
虽然罕见,但共用被脓液污染的敷料、衣物或医疗器械时,仍存在交叉感染风险。医疗机构在处理感染性伤口时,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措施,切断可能的传播途径。
出现皮肤红肿热痛等疑似蜂窝织炎症状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普外科或皮肤科就诊。临床医生会根据感染程度选择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必要时进行创面清创处理。治疗期间应保持患处清洁,避免搔抓或自行挤压,防止感染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