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早期可能无明显不适感,随着体积增大或数量增多,可能出现便血、腹痛、腹泻或便秘、肠套叠以及贫血等症状,具体表现因人而异。
1、便血
肠息肉表面黏膜较脆弱,排便时可能因摩擦或压迫导致表面破损出血。血液常附着于粪便表面,颜色呈鲜红或暗红色,若息肉位于高位结肠,血液可能与粪便混合呈柏油样。
2、腹痛
较大的息肉可能牵拉肠壁,或刺激肠道异常蠕动,引发腹部隐痛或胀痛。疼痛多位于下腹部,排便后可能暂时缓解,若息肉带蒂发生扭转,可能引发剧烈绞痛。
3、腹泻或便秘
息肉持续刺激肠道黏膜,可能干扰正常肠蠕动功能,导致排便习惯改变。患者可能交替出现腹泻和便秘,伴随排便不尽感或里急后重。
4、肠套叠
体积较大的息肉可能成为肠套叠的诱因,常见于儿童患者。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果酱样血便及腹部包块,需紧急处理以防肠坏死。
5、贫血
长期慢性便血可导致铁元素流失,引发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血液检查显示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下降。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进行肠镜或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日常需注意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监测息肉变化,必要时通过内镜或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