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组织活检等方法进行综合判断。其诊断流程需在医生指导下完成,避免自行判断或延误病情。
1、影像学检查
腹部CT是诊断肠系膜脂膜炎的主要手段,典型表现为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肿大以及“脂肪环征”,即肠系膜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增厚。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假包膜征”,即病变边缘出现软组织密度影。MRI也可用于评估病情,但对钙化显示的敏感性较低。
2、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测可辅助评估炎症程度,如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可能升高。部分患者伴随白细胞计数增高或贫血,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其他疾病鉴别。若存在免疫异常,可能需进一步检测自身抗体。
3、组织活检
对于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或疑似恶性肿瘤的患者,可能需通过腹腔镜或穿刺获取肠系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活检可见脂肪组织坏死、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但因其有创性且多数病例可通过影像确诊,临床实际应用相对较少。
若出现持续腹痛、腹部包块或体重下降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完善检查。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与淋巴瘤、肠系膜缺血性疾病及腹膜转移癌等疾病鉴别,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针对性检查方案,确诊后需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