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痈属于中医病名,多指肠内发生痈肿的疾病,与现代医学中的急性阑尾炎、肠脓肿等病症相似。其典型症状包括右下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具体表现可能因病情轻重而有所不同。
1、右下腹疼痛
疼痛初期多出现在脐周或上腹部,随着炎症发展逐渐转移至右下腹。疼痛性质多为持续性钝痛或胀痛,按压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处)时痛感加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阵发性绞痛,尤其在活动或咳嗽时疼痛加重。
2、发热
患者体温可升高至38℃左右,伴随寒战、乏力等症状。若发生化脓或穿孔,可能出现高热(39℃以上)、脉搏加快等全身中毒反应。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舌苔黄腻、脉滑数等中医热证表现。
3、胃肠道反应
约80%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早期呕吐多为反射性,后期可能因肠麻痹导致反复呕吐。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便秘或腹泻,排便后腹痛无明显缓解,这与普通肠胃炎不同。
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出现局部包块、全腹压痛、反跳痛等腹膜炎体征,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建议出现上述症状时立即到普外科就诊,通过血常规、腹部B超或CT检查明确诊断,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临床治疗需根据病情选择抗生素保守治疗或手术切除病灶,早期干预可有效降低穿孔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