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灌肠后如何缓解不适?

贺柯庆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灌肠后出现轻微腹胀、肛门灼热等不适时,可通过休息静卧、局部护理、调整饮食等方式缓解,若症状持续加重则需就医处理。具体缓解措施需结合个人体质和操作规范性综合判断。

1、休息静卧

灌肠后建议卧床休息30-60分钟,避免立即起身活动或剧烈运动。保持侧卧位有助于减轻直肠压力,促进灌入液体充分吸收和肠道功能恢复,缓解腹胀感。若出现轻微腹痛,可用热水袋热敷下腹部。

2、局部护理

排便后使用38-40℃温水清洗肛周,轻柔擦拭避免摩擦损伤。若有肛门刺痛或红肿,可涂抹凡士林软膏保护黏膜。每日可进行温水坐浴2次,每次10-15分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调整饮食

灌肠后24小时内宜选择米粥、面条等清淡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少渣半流食。避免摄入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每日饮水量需达到2000ml以上,适量补充含钾丰富的香蕉、橙汁等食物。

4、药物治疗

出现严重腹泻可遵医嘱服用蒙脱石散,肠道菌群失调时可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若发生黏膜损伤出血,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康复新液局部外用或口服云南白药胶囊。

5、就医处理

当出现持续血便、剧烈腹痛、头晕心悸等症状时,需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特别是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时,应及时进行补液、止血等急救处理,必要时需肠镜检查明确出血点。

灌肠后需密切观察2小时内的身体反应,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变化。若自行缓解措施无效或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应及时向操作医护人员反馈。避免擅自使用止泻药或止痛药物掩盖病情,进行居家灌肠治疗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