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黏膜炎症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中医治疗等,需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案。若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或严重并发症,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处理。
1、一般治疗
患者需调整饮食习惯,避免辛辣、过冷或过热的食物,减少浓茶、咖啡及酒精摄入。日常可采取少食多餐方式,减轻胃部负担。同时需保持情绪稳定,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或精神压力过大。
2、药物治疗
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通常采用四联疗法,如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胶体果胶铋胶囊。若以胃酸分泌过多为主,可遵医嘱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抑制胃酸并保护黏膜。伴有恶心、呕吐时,可短期应用多潘立酮片缓解症状。
3、内镜治疗
当出现胃黏膜活动性出血、糜烂或存在息肉样病变时,可在内镜下进行止血夹封闭、高频电凝或黏膜切除术。此类操作属于微创治疗,术后需禁食6-8小时并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
4、手术治疗
若发生胃穿孔、幽门梗阻或病理检查提示癌变倾向,需通过外科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常见术式包括胃部分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术后需结合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
5、中医治疗
在中医师指导下,可选用香砂养胃丸、摩罗丹等中成药调理脾胃,或通过针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改善胃肠功能。需注意中药需辨证施治,避免自行滥用偏方。
胃黏膜炎症患者应避免自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等,以免加重黏膜损伤。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胃镜,监测黏膜修复情况。若出现呕血、黑便或持续性上腹痛,应立即就医排查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