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通常可以按摩太冲穴、曲池穴、涌泉穴等穴位进行辅助缓解,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操作。中医认为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有助于调节气血,改善血压水平,但需配合规范治疗。
1、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前方的凹陷处。按摩该穴位可起到疏肝理气、平抑肝阳的作用,中医认为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的常见病机之一。日常可用拇指指腹以适当力度按揉3-5分钟,两侧交替进行,有助于缓解头晕、头痛等症状。
2、曲池穴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该穴位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刺激此处能调节气血运行,具有清热降压的功效。可用拇指垂直按压至有酸胀感后维持10秒,每日重复10-15次,辅助改善面红目赤、颈项强直等伴随症状。
3、涌泉穴
涌泉穴在足底第二、第三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凹陷处。该穴位为肾经起始穴,通过点按或艾灸可引火归元、滋阴降火,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有调节作用。建议每日早晚用掌心搓热后摩擦该穴位50-100次,配合深呼吸效果更佳。
高血压患者需注意每日规律监测血压,避免自行停用降压药物。按摩穴位时应保持环境温暖,力度以耐受为度,出现皮肤破损或炎症时需暂停操作。若血压持续高于160/100mmHg或伴随剧烈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