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初期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但并非所有感染者都会出现这一症状。淋巴结肿大通常与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具体表现因人而异。
1、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
HIV急性感染期部分患者会出现淋巴结肿大,通常在感染后2至4周发生。此时病毒快速复制,免疫系统激活可能导致颈部、腋窝或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轻度至中度肿大,常伴有发热、咽痛、皮疹等类似流感症状。
2、并非必然症状
约30%-60%的HIV急性感染者会出现明显症状,其余可能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未被察觉。淋巴结是否肿大与个体免疫状态、病毒载量等因素相关,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3、伴随其他体征
出现淋巴结肿大时,通常伴随持续低热(37.5-38.5℃)、夜间盗汗、咽部充血等症状。这些症状多在1-2周内自行缓解,导致部分感染者误以为是普通感冒。
若发生高危行为后出现不明原因淋巴结肿大,建议在窗口期后(通常为4-6周)进行HIV抗体检测。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目前规范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日常应注意避免与他人发生血液或体液接触,定期监测免疫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