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手术的风险通常处于可控范围内,但具体风险程度需结合患者病情及手术方式综合判断。临床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术后出血、感染、尿潴留以及肛门狭窄等,多数并发症可通过规范操作和术后护理有效预防。
术后出血多由术中血管处理不当或创面渗血引发,表现为排便带血或肛门持续渗血。感染风险与手术创面暴露程度相关,可能出现局部红肿、渗液等症状。尿潴留常见于腰麻术后,因麻醉影响排尿反射所致,发生率约10%-15%。肛门狭窄属于远期并发症,多因瘢痕过度增生引起排便困难,需通过扩肛治疗改善。
术前完善凝血功能、血糖水平等检查,能显著降低术中术后风险。术中采用超声刀、吻合器等精密器械可减少组织损伤,术后规范使用头孢克肟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能有效预防感染。患者术后需保持肛周清洁,出现异常疼痛、发热或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时,应及时返院处理。
建议选择二级以上医院肛肠专科进行手术,术后遵循医嘱进行温水坐浴和创面换药。注意避免久坐久站,每日保证1500ml饮水量,适量增加火龙果、燕麦等膳食纤维摄入,维持排便通畅。术后3个月内定期复查肛门指检和肛门镜,监测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