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症和焦虑症是两种不同的心理障碍,主要区别在于核心症状、关注焦点及治疗方式等方面。疑病症属于躯体症状相关障碍,以过度担忧自身健康为核心;焦虑症则表现为广泛性持续性焦虑,涉及生活多个方面。
1、核心症状差异
疑病症患者存在对患严重疾病的先占观念,即使医学检查显示正常仍反复担忧,例如将普通头痛怀疑为脑瘤。焦虑症的核心症状是过度紧张和难以控制的焦虑情绪,可能伴有坐立不安、肌肉紧张等躯体化反应,例如因工作压力持续心慌。
2、关注焦点不同
疑病症的焦虑对象集中在身体健康状态,患者频繁进行自我检查或反复就医求证,如每月多次要求做癌症筛查。焦虑症的担忧范围更广泛,涉及财务、人际关系、未来事件等多个领域,比如同时担心失业、子女教育等问题。
3、诊断标准区别
根据DSM-5诊断体系,疾病焦虑障碍(疑病症)需满足对患病的先占观念持续至少6个月,并伴有过度健康相关行为。焦虑症诊断需存在难以控制的担忧,伴随睡眠障碍、易激惹等症状,且影响社会功能。
4、治疗方式侧重
疑病症首选认知行为治疗,通过纠正疾病错误认知来改善症状,如引导患者建立医学检查可信度的认知。焦虑症治疗常联合药物与心理干预,可遵医嘱使用舍曲林片、帕罗西汀胶囊、度洛西汀肠溶片等抗焦虑药物,配合放松训练。
若出现过度担忧自身健康或持续焦虑的情况,建议及时前往精神心理科就诊。专业医生将通过临床访谈、量表评估等方式进行鉴别诊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切勿自行对照症状判断疾病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