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定期眼科检查、控制眼压、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以及高危人群的早期干预等。以下方法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但需结合个体情况综合调整。
1、定期眼科检查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尤其是存在青光眼家族史者。通过眼压测量、视野检查、视神经评估等手段可早期发现异常,及时干预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
2、控制眼压
眼压升高是青光眼的重要危险因素。若确诊为高眼压症,需遵医嘱使用降眼压药物,如噻吗洛尔滴眼液、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布林佐胺滴眼液等。日常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建议分次少量饮用。
3、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改善眼部血流,避免剧烈举重或倒立。饮食需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的深色蔬菜水果,限制烟酒及咖啡因摄入。用眼时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低头或暗光环境下阅读。
4、避免诱发因素
长时间处于黑暗环境可能引起瞳孔散大,增加房水流出阻力。慎用可能升高眼压的药物如皮质类固醇类滴眼液,用药前需咨询医生。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愤怒等引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
5、高危人群干预
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糖尿病或高血压者应缩短筛查间隔至每半年一次。若存在前房浅等解剖异常,可考虑预防性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降低急性发作风险。
日常需注意用眼卫生,避免揉眼或压迫眼球。出现视物模糊、虹视、眼胀头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排查青光眼。确诊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监测眼压和视功能变化,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