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PE)与心血管疾病可能存在密切关联,常见于房颤、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等患者。心血管疾病可能通过血流动力学改变或炎症反应增加肺栓塞风险,需及时干预。
1、房颤
房颤患者心脏不规则收缩可能导致心房内血液淤滞,形成附壁血栓。若血栓脱落并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可能引发肺栓塞。此类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华法林、利伐沙班或达比加群等抗凝药物,以减少血栓形成风险,同时需控制心室率和维持窦性心律。
2、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患者心输出量减少,可能导致体循环淤血,尤其是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易形成深静脉血栓。血栓脱落后迁移至肺动脉可导致肺栓塞。治疗时需改善心功能,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减轻水肿,并联合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等药物抗凝治疗。
3、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可能损伤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凝血机制激活,从而增加静脉血栓风险。此类患者需控制血脂(如阿托伐他汀)、稳定斑块(如阿司匹林),同时监测D-二聚体等指标,必要时进行抗凝治疗以预防肺栓塞。
若确诊肺栓塞,应立即就医完善CT肺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治疗需根据血栓负荷及基础心血管疾病制定个体化方案,严格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避免擅自调整剂量或停药。日常需控制血压、血糖,适度活动以改善循环,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