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艾草治疗湿疹的科学依据

陈志雄 医疗美容科 主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艾草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具有缓解湿疹症状的作用,其科学依据可能与其抗炎、抑菌、止痒、促进皮肤修复以及调节免疫等功效相关。现代研究也初步揭示了其部分作用机制。

1、抗炎作用

艾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如艾叶素等成分,能够抑制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E2和白细胞介素-6的释放。动物实验显示,艾草提取物可降低小鼠耳肿胀模型的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缓解湿疹红斑和渗出症状的基础。

2、抑菌作用

艾草挥发油中的1,8-桉叶素和α-松油烯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湿疹常见继发感染菌具有抑制作用。体外实验表明,15%浓度的艾草精油可抑制9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3、止痒作用

艾草中的多酚类物质可能通过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发挥止痒效果。临床试验发现,艾草洗剂可使60%湿疹患者的瘙痒评分降低2级以上,作用持续时间约4-6小时。

4、促进皮肤修复

艾草中的多糖成分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加速表皮屏障功能恢复。在皮肤划痕模型中,艾草处理组的上皮化速度较对照组快30%,可能与激活EGF信号通路有关。

5、免疫调节

艾草提取物可下调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3的表达,调节Th1/Th2平衡。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研究显示,连续使用艾草制剂8周后,血清IgE水平平均下降25%。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相关研究多为体外实验或小样本临床试验,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湿疹患者使用艾草前应咨询皮肤科医师,避免替代正规治疗。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接触性皮炎等不良反应,建议先进行局部皮肤测试。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