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月经来潮时,需注意止血、预防感染、控制疼痛等问题,可通过局部护理、药物干预、调整生活习惯等方式缓解症状。常见应对方法包括压迫止血、合理用药、保持口腔卫生、注意休息及饮食调理等,若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
1、压迫止血
拔牙后24小时内,月经期女性凝血功能可能受激素影响,若牙龈创面渗血,可用无菌棉球或纱布卷成团咬压在伤口处30分钟以上,帮助形成血凝块。避免频繁吐口水或吮吸伤口,以免破坏血凝块。
2、合理用药
若疼痛明显,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止痛药,同时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防止加重出血。若存在感染风险,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需按疗程规范服用。
3、保持口腔卫生
拔牙24小时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氯己定含漱液轻轻漱口,每日3-4次。月经期间免疫力相对较低,需避免用牙刷直接接触创面,饭后及时清理食物残渣,降低感染风险。
4、注意休息与饮食
术后3天内避免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饮食选择温凉的米粥、鸡蛋羹、软面条等,避免辛辣、过热食物。适量补充牛奶、鱼肉等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促进恢复。
此阶段需密切观察伤口情况,若出现持续渗血、剧烈疼痛、发热或口腔异味加重,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或干槽症,应立即复诊。月经期间身体较为敏感,使用任何药物前应主动告知医生处于生理期,避免自行服用活血类中药或激素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