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呕吐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补液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处理。常见原因包括喂养不当、消化不良、感染等,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1、调整饮食
呕吐后应暂时禁食1-2小时让胃肠道休息。恢复喂养时先给予少量温开水,若无继续呕吐,可逐步过渡到米汤、稀释配方奶等易消化食物。母乳喂养儿可缩短单次哺乳时间,增加喂养频次。避免给予高糖、高脂肪食物。
2、补液治疗
频繁呕吐易导致脱水,可口服补液盐溶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每次呕吐后补充5-10ml补液盐,使用专用喂药器或小勺少量多次喂服。若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需及时就医进行静脉补液。
3、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呕吐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胃肠功能紊乱可配合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保护黏膜、调节菌群。切忌自行使用止吐药物,以免掩盖病情。
处理期间需保持宝宝侧卧位防止误吸,记录呕吐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若呕吐物含血性、胆汁样物质,或伴有高热、意识改变、持续腹痛等情况,应立即急诊处理。家长需注意手部卫生,做好呕吐物消毒,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