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鼻中隔穿孔如何修复?

刘红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鼻中隔穿孔的修复方法包括保守治疗、鼻中隔修补术、鼻中隔重建术、内镜辅助修复以及组织移植修复等,具体需根据穿孔大小及病因选择。若穿孔较小且无明显症状,可暂时观察;若影响呼吸或反复出血,则需积极治疗。

1、保守治疗

适用于直径小于1厘米且无临床症状的穿孔。主要通过鼻腔冲洗保持湿润,减少结痂,使用生理盐水或复方薄荷油滴鼻液缓解干燥。若合并感染,可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或氯霉素滴鼻液控制炎症。

2、鼻中隔修补术

针对中等大小(1~2厘米)的穿孔,需手术缝合或覆盖修补材料。常用自体组织如鼻中隔软骨或颞肌筋膜,也可选择人工生物材料如膨体聚四氟乙烯。术后需填塞鼻腔止血,并口服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预防感染。

3、鼻中隔重建术

适用于直径超过2厘米的大穿孔或合并鼻梁塌陷者。需彻底清除周围坏死组织后,取肋软骨或耳廓软骨进行支架重建。术后需鼻腔填塞5~7天,配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膜修复。

4、内镜辅助修复

借助鼻内镜进行微创手术,适用于后鼻孔区穿孔。通过鼻腔入路植入带蒂鼻甲黏膜瓣,创伤小且恢复快。术后需定期清理术腔分泌物,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减轻水肿。

5、组织移植修复

针对复杂性穿孔或多次手术失败者,需联合多种组织移植。常采用前颅底骨膜瓣联合中鼻甲黏膜瓣双层修复,必要时取大腿阔筋膜加固。术后需鼻腔支撑6个月防止挛缩。

建议患者在耳鼻喉科完善鼻窦CT和鼻内镜检查,明确穿孔范围及周围组织状态。避免用力擤鼻、挖鼻等机械刺激,术后3个月内禁止佩戴鼻环等饰品。定期复查鼻内镜观察愈合情况,若出现鼻腔恶臭或大量出血需及时复诊。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