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患者的家庭护理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选择,轻度不完全性肠梗阻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观察护理,完全性肠梗阻或症状加重者需立即就医。常见家庭护理方法包括饮食管理、病情观察、辅助措施、药物治疗及及时就医等,需综合运用。
1、饮食管理
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需严格禁食,待排气排便恢复后,逐步从清水、米汤等流质饮食过渡到稀粥、面条等半流质饮食。恢复期应避免食用糯米、年糕等粘性食物以及竹笋、芹菜等高纤维食物,每日饮水量需保证1500-2000ml。
2、病情观察
每小时记录腹痛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测量腹围变化。注意呕吐物的颜色、量及频率,观察肛门排气排便情况。若出现持续绞痛、呕吐物带血、体温超过38.5℃或24小时未排气排便,应立即就医。
3、辅助措施
采用温毛巾热敷腹部(温度不超过50℃),顺时针按摩脐周(避开手术切口),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协助患者保持半卧位,每2小时协助翻身,进行下肢屈伸运动预防静脉血栓。
4、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开塞露辅助通便,口服乳果糖软化大便。疼痛剧烈时可临时服用山莨菪碱片解痉,但需注意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3次。禁止自行使用强效泻药或止痛药物。
5、及时就医
居家护理期间若出现腹部膨隆加剧、心率超过100次/分、血压低于90/60mmHg、意识模糊等表现,提示可能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需在1小时内抵达急诊科救治。术后患者出现切口渗液、红肿等情况需返院处理。
肠梗阻家庭护理需严格遵循医嘱,患者及家属应接受正规护理培训。每日记录出入量、症状变化等数据,复诊时提供完整记录供医生参考。恢复期饮食需营养师指导,逐步建立规律排便习惯,避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