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肠梗阻如何进行药物治疗

贺柯庆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肠梗阻的药物治疗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方案,一般包括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治疗、促进肠蠕动以及解痉止痛等措施。常用方法包括胃肠减压、补液支持、抗生素应用、促肠动力药物以及解痉药物等。

1、胃肠减压

通过鼻胃管引流胃肠道内容物,减少肠腔压力,常联合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期间需禁食禁水,密切监测引流液性质和引流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通过静脉输注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平衡盐溶液等补充丢失的液体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严重脱水患者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血液生化检查结果调整补液成分。

3、抗感染治疗

对于出现发热、腹膜刺激征等感染征象者,需使用头孢克肟片、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等广谱抗生素控制肠道细菌感染。用药前需进行血常规和细菌培养检查,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4、促肠动力药物

对麻痹性肠梗阻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新斯的明注射液等胆碱酯酶抑制剂,通过增强肠道平滑肌收缩力促进排气排便。但机械性肠梗阻患者禁用此类药物,以免加重肠管损伤。

5、解痉止痛药物

山莨菪碱片、阿托品注射液等抗胆碱药物可缓解肠道痉挛性疼痛,但需在排除绞窄性肠梗阻后谨慎使用,避免掩盖病情变化。剧烈腹痛时禁用吗啡类强效镇痛药,防止加重肠道麻痹。

肠梗阻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治疗期间应持续监测腹部体征变化。若药物治疗24-48小时后症状无缓解,或出现腹肌紧张、血压下降等表现,需立即进行影像学复查评估手术指征。禁止自行服用泻药或止痛药物,以免延误病情或引发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