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本身通常不会直接导致低热现象,但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可能间接影响身体机能,从而出现低热。低热一般指体温在37.3°C到38°C之间,多数情况下与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相关。焦虑症的核心症状以情绪和躯体化表现为主,如过度紧张、心慌、手抖等,但若伴随低热需警惕其他潜在问题。
焦虑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导致潮热、多汗等类似发热的主观感受,但实际体温通常正常。若测量体温确实存在低热,需考虑是否存在慢性感染、甲状腺功能异常或免疫系统疾病等。此外,长期焦虑可能削弱免疫力,间接增加感染风险,从而出现低热。因此,焦虑和低热可能共存,但并非直接因果关系。
建议持续出现低热时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确诊为单纯焦虑症者,可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和药物(如舍曲林、帕罗西汀等)改善症状。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加重躯体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