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过敏反应、血液系统异常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不同药物可能引起不同的不良反应,具体表现因人而异。
1、胃肠道反应
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阿昔洛韦等可能刺激胃肠道黏膜,引发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食欲减退,通常在停药后逐渐缓解。
2、肝肾功能损伤
利巴韦林、更昔洛韦等药物需经肝肾代谢,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肌酐水平异常,严重时甚至引发药物性肝炎或肾功能不全,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指标。
3、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对药物成分敏感,可能出现皮肤红斑、瘙痒、荨麻疹等过敏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喉头水肿或过敏性休克,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4、血液系统异常
如干扰素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表现为易感染、出血倾向等症状。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
5、神经系统症状
金刚烷胺、泛昔洛韦等药物可能引起头痛、头晕、失眠或感觉异常,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震颤或精神紊乱,老年患者发生率较高。
使用抗病毒药物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疗程。治疗期间若出现持续发热、黄疸、呼吸困难或意识改变等严重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诊。对于肝肾功能不全、免疫缺陷等特殊人群,医生会综合评估后选择适宜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