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抗利尿激素如何影响人体水分

何静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抗利尿激素通过调节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和排泄,维持人体水分平衡。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减少尿量、调控血容量以及影响血浆渗透压等,从而确保体液环境的稳定。

1、减少尿液排出

抗利尿激素主要作用于肾脏的集合管和远曲小管,增加这些部位对水分的通透性。当激素分泌增加时,肾小管上皮细胞会形成水通道蛋白,促进水分从原尿中重吸收回血液,减少尿液的生成量。例如,在脱水或大量出汗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液浓缩且排出量显著减少。

2、维持血容量稳定

当血容量下降(如失血)或血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它通过促进水分重吸收直接增加循环血量,同时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协同提升血容量。这种调节机制对于防止低血容量性休克具有重要作用,但过量分泌可能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

3、调节血浆渗透压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监测到血浆渗透压升高时(如高盐饮食后),会触发抗利尿激素释放。激素促使水分重吸收增加,稀释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使渗透压恢复正常范围。相反,当饮水过量时,激素分泌受抑制,多余水分通过尿液排出。

日常需注意保持适量饮水,避免长期缺水或过量饮水。若出现多尿、异常口渴或水肿等症状,可能与抗利尿激素分泌紊乱有关,建议及时就诊内分泌科进行激素水平检测和肾功能评估,切勿自行使用利尿剂或抗利尿药物。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