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骨折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龚飞鹏 骨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骨折后的康复训练需根据损伤部位、程度及愈合阶段制定个性化方案,通常包括早期活动、物理治疗、运动疗法、日常生活训练以及手术治疗后的专项康复等。具体方法需结合临床评估逐步推进,避免过早负重或过度活动。

1、早期活动训练

骨折固定稳定后1-2周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未固定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如手指握拳、踝泵运动等。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如股四头肌静力收缩可维持肌力,每次收缩保持5-10秒,每日3-5组,每组10-15次,需注意动作幅度不超过疼痛耐受范围。

2、物理治疗干预

伤后2-4周可介入超声波治疗(频率1MHz,强度0.5-1.0W/cm²)促进骨痂形成,红外线照射(距离30-50cm,时间15-20分钟/次)改善局部循环。水肿明显时可使用间歇性气压治疗,压力设置为30-50mmHg,每次20分钟,每日1-2次。

3、渐进性运动疗法

骨折临床愈合期(通常4-8周)开始关节活动度训练,采用CPM机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初始角度为健侧的30%-50%,每日增加5°-10°。肌力训练从1kg抗阻逐渐过渡到体重负荷,采用Thera-Band渐进抗阻训练,每周递增10%-15%阻力。

4、功能适应性训练

上肢骨折可进行模拟ADL训练,如握力球训练(直径5-7cm,每日3组,每组20次)、模拟梳头穿衣动作。下肢骨折采用部分负重过渡训练,使用助行器时初始负重不超过体重的20%,每周增加10%-15%负荷,配合平衡板训练(每日2次,每次5分钟)改善本体感觉。

5、术后专项康复

涉及内固定的患者术后3天开始切口周围肌肉等长收缩,2周后介入瘢痕松动术(横向按摩压力≤30N)。关节内骨折需特别关注关节面磨合训练,采用闭链运动(如靠墙静蹲)逐渐增加膝关节屈曲角度,每周提升5°-10°,配合水下跑台训练减轻关节冲击。

康复过程中需定期进行影像学评估(每4-6周X线复查)和功能测评(如Harris髋关节评分、HSS膝关节评分)。训练强度应遵循RPE自觉用力程度分级,控制在12-14级(稍吃力)。特别注意骨质疏松患者需控制训练强度,脊柱骨折患者需遵循三点支撑原理进行核心肌群训练。建议在康复医师指导下使用BTEPrimusRS等专业设备进行生物反馈训练,确保康复进程安全有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