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可能引起皮肤水疱、疼痛、瘙痒、发热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具体表现因感染部位和病毒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需结合临床检查明确诊断。
1、皮肤水疱
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皮肤或黏膜处可出现成群的透明小水疱,直径约1-2毫米,常见于口周、鼻部(HSV-1型)或生殖器区域(HSV-2型)。水疱壁薄易破溃,形成浅表糜烂面。
2、疼痛
病毒激活后沿神经迁移至皮肤,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灼热样疼痛。口唇疱疹常在发作前12-24小时出现局部刺痛感,生殖器疱疹可能伴随排尿刺痛或性交疼痛。
3、瘙痒
水疱形成过程中释放炎性介质,导致患处出现持续瘙痒感。搔抓可能加重皮损,引发继发细菌感染。
4、发热
初次感染或严重复发时,病毒血症可能引起体温升高至38-39℃,常伴随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婴幼儿可能出现高热惊厥。
5、淋巴结肿大
病毒刺激免疫系统导致局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颌下淋巴结(口唇疱疹)或腹股沟淋巴结(生殖器疱疹)可能出现蚕豆大小肿物,触痛明显但表面光滑。
单纯疱疹具有较强传染性,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毛巾等物品。皮损部位需保持清洁干燥,切忌自行挑破水疱。若出现反复发作、大面积皮损或持续高热,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片、泛昔洛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外用药可选择喷昔洛韦乳膏。免疫功能低下者需警惕疱疹性脑炎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