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温水坐浴、调整饮食、保持排便通畅以及手术治疗等方式减轻排便痛苦,具体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法。日常还需注意保持肛周卫生,避免久坐或久蹲。
1、药物治疗
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硝酸甘油软膏等局部涂抹,能够缓解肛门痉挛及疼痛。若疼痛剧烈,也可短期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止痛药物,但需避免长期依赖。
2、温水坐浴
每日用40℃左右的温水坐浴10-15分钟,每日2-3次,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括约肌痉挛,同时有清洁创面、预防感染的作用。建议在排便后进行,效果更佳。
3、调整饮食
增加芹菜、火龙果、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每日饮水量应达1500-2000ml。需避免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减少对肛管黏膜的刺激,帮助软化粪便。
4、保持排便通畅
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排便时避免过度用力或久蹲。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小麦纤维素颗粒等缓泻剂,但禁用刺激性泻药以防加重损伤。
5、手术治疗
对于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肛裂,可考虑行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或肛裂切除术。术后需严格遵循医嘱换药,并配合红光照射等物理治疗促进愈合。
若排便时疼痛持续加重或伴有出血量增多,应及时到肛肠外科就诊。治疗期间应穿宽松棉质内裤,便后使用湿厕纸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撕裂。日常可进行提肛锻炼,每次收缩肛门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