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瘤的症状可能包括骨痛、贫血、肾功能损害、高钙血症以及感染倾向等,具体表现因人而异。患者通常因骨髓中异常浆细胞增殖引发多器官功能异常,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骨痛
骨髓瘤细胞会刺激破骨细胞活性,导致骨质破坏,常见于脊柱、肋骨等部位。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钝痛或病理性骨折,活动时加重。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如唑来膦酸,配合止痛药如布洛芬缓解症状。
2、贫血
异常浆细胞大量增殖会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导致血红蛋白降低。患者常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可通过输血暂时改善,或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来那度胺等药物治疗原发病。
3、肾功能损害
骨髓瘤细胞产生的轻链蛋白经肾小球滤过后沉积在肾小管,可能引发蛋白尿、血肌酐升高等表现。治疗需控制原发病,使用硼替佐米等靶向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
4、高钙血症
骨质破坏会释放大量钙离子入血,患者可能出现口渴、多尿、意识模糊等症状。需进行水化治疗,使用降钙素、帕米膦酸二钠等药物调节血钙水平。
5、感染倾向
正常免疫球蛋白分泌受抑制导致免疫力下降,易发生呼吸道、泌尿道等部位的细菌感染。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同时可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增强抵抗力。
若出现不明原因骨痛伴随贫血、肾功能异常等症状,建议尽早到血液科进行血清蛋白电泳、骨髓穿刺等检查。确诊后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化疗、靶向治疗或自体干细胞移植等规范治疗,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肾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