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和放疗对肝脏的损害程度需根据具体治疗方案而定,不能一概而论。通常情况下,放疗对肝脏的影响较小,但若放疗部位涉及肝脏则可能引发放射性肝损伤;而化疗药物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肝功能,损害程度因药物种类和剂量而异。
化疗药物需经肝脏代谢,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药物可能干扰肝细胞正常代谢,导致转氨酶升高或胆汁淤积。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必要时使用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等保肝药物。部分化疗方案可能因药物累积引发慢性肝纤维化。
放疗对肝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照射范围。精准放疗技术如调强放疗可最大限度保护正常肝组织,但当治疗肝癌或上腹部肿瘤时,放射性肝损伤风险增加。急性损伤表现为碱性磷酸酶升高,慢性损伤可能在治疗后数月出现肝纤维化。现代影像引导技术可将放射性肝炎发生率控制在5%-15%。
肝损伤风险需综合评估治疗方式,如肝癌患者接受肝区放疗可能比全身化疗更安全。治疗前需完善Child-Pugh分级等肝功能评估,治疗中通过影像学监测肝脏变化。建议选择有肿瘤专科的医院,由放疗科与肿瘤内科医生联合制定个体化方案,必要时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等局部给药方式减少全身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