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升高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常见原因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尿路梗阻以及急性肾损伤等。若出现肌酐异常,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该病主要由感染、免疫异常等因素引起,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肌酐无法正常排出。患者可能伴随血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治疗时通常需遵医嘱使用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片、他克莫司胶囊等药物,必要时需进行透析治疗。
2、糖尿病肾病
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肾小球毛细血管,造成肾功能减退。早期表现为微量蛋白尿,后期可能出现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衰竭。治疗需严格控制血糖,使用胰岛素注射液、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降糖药物,同时配合ACEI类药物如贝那普利片保护肾功能。
3、高血压肾病
持续高血压会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实质缺血性损伤。患者常伴有头痛、视力模糊等高血压症状,可能出现夜尿增多现象。治疗需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片、呋塞米片等降压药物,同时限制钠盐摄入。
4、尿路梗阻
肾结石、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引起尿路阻塞时,会导致肾盂积水、肾功能受损。患者可能出现腰痛、排尿困难、尿量减少等症状。需通过超声或CT明确梗阻部位,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解除梗阻,必要时使用坦索罗辛胶囊、双氯芬酸钠栓等药物缓解症状。
5、急性肾损伤
严重感染、脱水、药物中毒等因素可能导致肾血流量急剧减少,出现少尿、水肿等症状。治疗需及时纠正病因,进行补液、停用肾毒性药物,严重时需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碳酸氢钠片、呋塞米注射液等。
发现肌酐升高时应完善尿常规、肾脏超声、肾小球滤过率检测等检查。日常生活中需注意控制血压血糖,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保持合理饮水量。具体治疗方案需由肾内科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制定,切勿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