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是否需要连续进行通常需根据具体调理目的和身体状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急性症状缓解或慢性病调理可能需阶段性连续治疗,而日常保健则无需严格连续。
1、急性症状缓解
若用于改善受寒引起的腹痛、关节冷痛等急性症状,通常建议短期内连续艾灸3-5天,每日一次。此时通过持续温通经络可加速驱散寒邪,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每次灸疗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避免皮肤灼伤。症状缓解后即可调整频次。
2、慢性病调理
针对宫寒、慢性胃炎等疾病,常规采用间隔疗法,每周进行2-3次规律艾灸。这种周期性施灸可使温热效应持续积累,逐步调整脏腑功能。临床研究表明,持续3个月以上的规律艾灸对慢性病证候改善有效率可达76%以上。
3、日常保健养生
健康人群用于提升阳气时,每月进行4-6次艾灸即可。此时重点在于维持机体阴阳平衡,过度频繁施灸可能导致上火症状。建议选择气海、足三里等保健要穴,每次灸至皮肤微红为度。
进行艾灸治疗时,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师操作。居家自灸需注意保持环境通风,施灸后2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若出现口渴、燥热等不适反应,应及时调整灸疗方案。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定期复诊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