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初期可能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咽痛、肌肉关节痛等症状,通常发生在感染后2-4周,需结合高危行为史综合判断。以下为需注意的典型表现:
1、发热
约50%-90%的感染者会出现中低度发热,体温常波动在38℃-39℃,可能伴随畏寒但无明显寒战,持续1-2周自行消退。这种发热对常规退热药反应较差。
2、淋巴结肿大
以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多见,表现为无痛性肿大,直径多超过1cm,质地较韧且可活动。肿大的淋巴结可能持续数周,需注意与普通感染引起的淋巴结炎鉴别。
3、皮疹
常出现在躯干部位的红色斑丘疹,不伴明显瘙痒,按压可褪色。约40%-70%患者会出现这种特征性皮疹,通常在发热后2-3天出现,持续5-8天逐渐消退。
4、咽痛
表现为持续性咽部灼痛,可能伴有口腔黏膜白斑或溃疡。检查可见咽部充血但扁桃体无明显肿大,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效。
5、肌肉关节痛
近端大关节和四肢近端肌肉出现游走性疼痛,活动后无加重现象。这种疼痛与普通运动损伤不同,常与发热症状同步出现。
需特别注意,上述症状缺乏特异性,普通病毒感染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若发生高危行为(如无保护性行为、共用针具等)后2-6周内出现3种及以上症状,建议在高危行为6周后前往疾控中心或传染病医院进行HIV抗体检测。日常应避免血液和体液接触,发生暴露后72小时内可使用阻断药物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