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初期体重下降可能与机体代谢异常、营养吸收障碍以及机会性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损,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进而影响体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艾滋病患者感染HIV病毒后,病毒会不断攻击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逐渐下降。此时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基础能量消耗增加,若未及时补充足够营养,容易引起脂肪和肌肉组织的分解。同时,病毒本身可能干扰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造成慢性腹泻等问题。
1、机会性感染
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时,易并发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隐球菌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这些感染会导致持续发热、盗汗、咳嗽等症状,增加能量消耗并抑制食欲。例如口腔念珠菌感染会影响咀嚼吞咽功能,导致进食困难。
2、代谢异常
HIV病毒可干扰蛋白质合成,促使肌肉分解加速。抗病毒药物如齐多夫定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进一步减少营养摄入。约30%患者会出现脂肪代谢障碍综合征,表现为四肢消瘦合并腹部脂肪堆积。
3、营养吸收障碍
HIV相关肠病会导致小肠绒毛萎缩,乳糖酶等消化酶分泌减少。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肠炎时,可能出现水样腹泻,每天排便可达10次以上,造成大量营养流失。同时,肠道菌群失调也会影响维生素B12等微量元素的吸收。
对于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的艾滋病患者,建议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检测以及粪便常规检查。治疗方面需坚持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配合营养支持疗法。可适当补充肠内营养粉剂,并定期监测血清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若合并感染,需根据药敏结果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异烟肼片等抗感染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