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潜伏期通常可分为急性感染期和临床潜伏期,不同阶段的症状表现存在差异。急性感染期可能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等表现,而临床潜伏期通常无明显症状,建议存在高危行为者及时进行HIV检测。
1、急性感染期
在感染HIV病毒后2-4周,约50%-80%的患者可能出现急性期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1-2周的发热,体温可达38-40℃,常伴有咽痛、关节疼痛等类似流感的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颈部、腋窝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直径多超过1厘米。
2、皮疹
约40%-50%的急性期患者会出现红色斑丘疹,常见于面部、躯干和四肢,通常不伴有瘙痒。皮疹可能与病毒血症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多在发热后48小时内出现,持续5-8天自行消退。
3、临床潜伏期
此阶段可持续8-10年,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但病毒仍在持续复制并破坏CD4+T淋巴细胞。部分感染者可能出现反复口腔溃疡、带状疱疹、持续性疲劳等非特异性表现,但多数患者仅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CD4细胞计数下降。
若发生过无保护性行为、共用针具等HIV感染高危行为,即使处于无症状潜伏期,仍具有传染性。建议在高危行为后4周进行HIV抗体检测,若结果为阴性需在12周后复查确认。确诊感染者应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规范用药可有效控制病毒载量并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