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在未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时较高,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管理可显著降低。母婴传播可能发生在妊娠期、分娩过程或哺乳阶段,主要风险因素包括母亲体内病毒载量水平、分娩方式以及是否母乳喂养。
1、未采取干预措施
若孕妇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母婴传播风险可达15%-45%。病毒可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或在分娩时经产道接触血液、分泌物传播。此时新生儿感染几率与母亲病毒载量呈正相关。
2、规范抗病毒治疗
妊娠期全程规范服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洛匹那韦等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能将传播风险降至5%以下。药物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母体血液和体液中的病毒浓度。
3、分娩与哺乳管理
实施择期剖宫产可减少分娩暴露风险,产后完全避免母乳喂养并使用配方奶替代,能阻断哺乳期传播。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感染母亲在持续病毒抑制情况下可选择配方喂养。
建议所有孕妇在孕早期进行艾滋病筛查,确诊感染者应及时在传染病专科医生指导下启动抗病毒治疗。新生儿出生后需在6小时内开始预防性用药,并定期进行病毒检测。通过规范的母婴阻断措施,感染孕妇生育健康孩子的成功率可达95%以上,切勿因感染放弃妊娠干预机会。